您的位置:首頁 > 健康課堂 > 基因科學 > 生命的遺傳物質(zhì)DNA
1928年,英國細菌學家格里菲思(1877-1944)對兩種S型和S型肺炎球菌進行研究,少量的S型菌就會使小鼠患肺炎而死亡,而R型菌則不會。一次,格里菲思把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身上,小鼠竟然也患病死亡了。這是怎么回事呢?這就是著名的“格里菲思之謎”。1944年,美國細菌學家艾弗里(1877-1955)等人在實驗中發(fā)現(xiàn):死去的S型菌并未復活,而是S型
菌的DNA進入了R型菌,使其轉(zhuǎn)化為新的S型致病肺炎雙球菌。艾弗里等人的實驗不僅揭開了“格里菲思之謎”,并且在世界上第一次證明遺傳基因就在DNA上。但當時遺傳學界的主流觀點是蛋白質(zhì)承擔著遺傳信息載體的作用,大多數(shù)人并不接受艾弗里的發(fā)現(xiàn)。
1943年,德裔美國生物學家、物理學家德爾布呂克(1906~1981),意大利裔美國生物學家盧里亞(1912~1991),美國遺傳學家赫爾希(1908~)合作發(fā)現(xiàn)了病毒的復制機制。1952年,他們又分別發(fā)現(xiàn)
![]() | ![]() |
來源:北國農(nóng)網(wǎng)


